燃气资讯2022年第13期(总第421期)
政 策:部委级“十四五”规划与方案
有哪些燃气行业要点?
浙 江:浙江省天然气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
国家管网
专 家:谢和平院士——碳中和目标下
我国能源战略研判
杭 燃:创建品牌 共同责任
资讯:液化天然气市场信息
内部资料 免费交流 | 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信息部 |
汇编 |
部委级“十四五”规划与方案,有哪些燃气行业要点?
我国于2021年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近日,多个部委陆续发布各自领域的“十四五”工作方案/发展规划。目前已出台的方案、规划哪些与燃气行业有关,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标志,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的方向重点。在燃气方面,该《方案》提出在主要目标中提到: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1、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全面推进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重点改造城市及县城不符合标准规范、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管道、燃气场站、居民户内设施及监测设施。
2、推进地下管网建设。推进水电气热信等地下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在新城新区和开发区推行地下综合管廊模式,推动有条件城市路面电网和通信网架空线入廊入地。
3、推进燃气入乡。推进燃气入乡,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
4、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有序引导非化石能源消费和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发展屋顶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因地制宜推广热电联产、余热供暖、热泵等多种清洁供暖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在天然气方面,该《规划》的重点是提升天然气储备和供应能力,着眼于能源安全。
1、提高国内天然气产量。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
2、加快管网建设。加快天然气长输管道及区域天然气管网建设,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到2025 年,全国油气管网规模从2020年的17.5万公里增至21万公里左右。
3、提升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统筹推进地下储气库、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构建供气企业、国家管网、城镇燃气企业和地方政府四方协同履约新机制,推动各方落实储气责任。同步提高管存调节能力、地下储气库采气调节能力和LNG气化外输调节能力,提升天然气管网保供季调峰水平。全面实行天然气购销合同管理,坚持合同化保供,加强供需市场调节,强化居民用气保障力度,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新增天然气量优先保障居民生活需要和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
4、推进化石能源开发生产环节碳减排。推广能源开采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对燃油、燃气、燃煤设备的电气化改造,提高海上油气平台供能中的电力占比。
5、依法推进能源治理。健全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能源法为统领,以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单项法律法规为支撑,以相关配套规章为补充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
6、油气领域重点改革任务。深化油气管网改革。推进省级管网运销分离。完善管网调度运营规则,建立健全管容分配、托运商等制度。推动城镇燃气压缩管输和供气层级。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务院2月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对“十四五”时期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该《规划》提出,推进城市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管网和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重大危险源的城乡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1、风险隐患仍然突出。我国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燃气泄漏爆炸、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重特大事故在地区和行业间呈现波动反弹态势。总结以回顾思考的方式对自身以往实践做理性认识,找出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取得经验,避免失误,以指导未来工作。
2、安全生产治本攻坚重点。城镇燃气及燃气设施安全管理。
3、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建。推进城市电力、燃气、供水、排水管网和桥梁等城市生命线及地质灾害隐患点、重大危险源的城乡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4、应急管理教育实训工程建设。完善应急管理大学(筹)、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和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培训、科研等设施。升级改造国家安全监管监察执法综合实训华北基地,补充油气输送管道、城市地下燃气管道、地下空间等专业领域及工贸、建筑施工等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实训设施设备。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程。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稳妥有序推进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燃料类煤气发生炉、燃煤热风炉、加热炉、热处理炉、干燥炉(窑)以及建材行业煤炭减量,实施清洁电力和天然气替代
(来源:国家管网)
【主持者言】
多个部委陆续发布各自领域的“十四五”工作方案/发展规划中,很多提及了天然气产业发展,其内容涉及天然气体制改革,管网建设、天然气应急储备、调峰管理、燃气下乡、天然气利用和天然气安全运营等多方面内容。
市燃气集团作为杭州市燃气运营企业,将认真学习国家制定的各项规划,并以此为指导,投资建设绿色能源站,改造老旧管网,深化改革,以“一升一降一控一保”的指标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构建天然气“多元供应体系,提升调峰保障能力”。
浙江省天然气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
2022年7月12日上午,国家管网集团与浙江省能源集团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融入国家管网签约仪式,标志着“全国一张网”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
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合资成立国家管网集团浙江省天然气管网有限公司,作为浙江省天然气管网的唯一建设运营主体,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统一运价”原则,推进浙江省内国家天然气干线和支干线管道建设,为各类资源主体和下游市场用户提供公平开放和公平竞争的服务平台,打通天然气管网至终端用户“最后一公里”,减少供气层级,降低下游用户用能成本,实现区域资源与全网资源灵活调配,有效发挥“全国一张网”运营优势。
推进省网融入国家管网,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对构建我国“X+1+X”油气市场体系、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省级天然气管网里程超过2500公里,与沿海LNG接收站相连通,是我国“海气上岸”重要通道之一,在全国天然气管网布局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十四五”期间,国家管网集团在浙江地区规划新建省级天然气管道1600公里、LNG接收站1座,同步实施互联互通工程,优化省网布局,拓宽能源通道,积极推进天然气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和公平开放,进一步发挥浙江省区位优势、产业优势。预计到2025年,浙江省级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有力保障浙江省用能需要,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建设全国共同富裕示范区和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坚实能源基础。
(来源:国家管网)
【主持者言】
一直以来,浙江省天然气管网运营是典型的“统购统销”模式,即由浙江省政府特许省级管网公司建设、运营省内天然气管网,同时负责省内气源采购、天然气下游市场开发及销售,形成“多气源供应,全省一张网”,天然气供应商不能与下游用户直接交易。虽然这种模式对于推进浙江天然气的消费市场扩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省内天然气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相较于江苏、广东等省,浙江省网效率明显低下,管网层层加价推高浙江气价,反而越来越不能迎合全省天然气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家管网集团与浙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并将其作为浙江省天然气管网的唯一建设运营主体,将推动我国天然气管网整体向“全国一张网”格局迈进一大步。
浙江省天然气体制改革,对市燃气集团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在新形势下,公司将积极研究燃气供应调峰责任,应急保障措施、市域高压管道建设和周边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建设规划。在省级管网运营模式变化的背景下,依然保障杭城市民正常用气。
谢和平院士: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战略研判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我国社会共识,不仅是负责任大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更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将推进经济社会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任务,一定要立足国情,立足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立足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来谋划未来部署。
我们认为,应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生产力增长)为主线,以碳中和技术攻关为突破点来统筹协调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和碳中和战略,并以碳中和目标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生产力)来促进我国碳中和技术创新的自立自强。
能源领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所在,但不意味着要完全退出煤炭,要完全退出化石能源。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碳达峰前后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等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提出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发展主要有五大战略方向。
1. 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可直接减少能源消费,是最显著、最直接的碳减排。节能提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优先发展路径,以节能提效促少用,通过少用减少碳排放。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节能不是简单地少用或者不用能源,而是通过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不必要的能源浪费。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能耗自1988年以来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由29.77tce(吨标准煤)/万美元降低到2020 年的3.38tce/万美元,降低了88.6%,但距离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1.5 倍,是美国的2 倍。若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每年可少用能源13 亿tce,减排CO₂ 34 亿吨,约占2020 年我国碳排放量的1/3。因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费,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最重要途径。
2. 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优化电力结构
近年来,我国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快速发展,装机容量快速提升,风、光发电量占比由2011 年的1.5%增加到2020 年的9.4%,推动非化石能源电力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显著上升,由2011 年的18.3%增加到2020 年的31.5%,但依然没有改变我国以火电(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2020 年我国电力结构中火电发电量占比68.5%。
通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和碳达峰前后电力结构对比,我国电力结构还需要持续优化,然而我国天然气增产有限,难以像美国那样将天然气作为发电的第一大能源。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应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持续优化电力结构,重点发展“风电/光电+储能”技术,提高新能源发电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3. 大力发展“清洁煤电+CCUS”,推进煤炭低碳利用
燃煤发电占我国煤炭消费的一半左右,是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并且燃煤发电主要利用煤炭的热值,碳元素几乎全部转变为CO₂,是煤炭利用碳排放最集中的领域。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86%的燃煤发电机组实现了常规污染物超低排放,制约煤电发展的不再是常规污染物排放问题,而主要是碳排放问题。虽然新能源电力发展速度较快,但是基数小,在发电量中占比还比较低,同时由于新能源电力的不稳定性,需要燃煤发电作为基底支撑电力调峰。我国的清洁煤电还将长期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
碳达峰、碳中和并不是不产生CO₂,而是产生的CO₂被利用或封存了,碳捕集与封存(CCS)以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被认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纷纷加大研发力度,在CO₂驱油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虽然,当前该类技术成本还比较高,封存1t CO₂需要数百元,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有望逐步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大力发展“清洁煤电+CCUS”,是从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等国情出发,推进“煤电清洁高效利用”等国家需求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方向。
4. 大力发展少碳-用碳-零碳能源原理创新,加快颠覆性技术研发
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方式具有高碳排放的固有特性,依靠现有技术延续式创新,很难实现零碳排放,亟须推进少碳-用碳-零碳能源原理创新,加快颠覆性技术研发:研究和应用煤基燃料电池发电新技术等低碳燃烧、低碳转化技术,推进利用过程少碳;研发和应用CO₂制甲醇等碳转化技术,推进碳资源化利用;研发和应用低成本碳捕集及井下封存技术,为不能资源化利用的CO₂提供最后的处置保障。
加快CCS/CCUS 技术攻关,不断提升CO₂大规模低能耗捕集、资源化利用与可靠封存技术水平,突破大容量富氧燃烧、燃烧后CO₂捕集、CO₂驱油/气/水、CO₂封存、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同时利用现代煤化工高浓度、高压CO₂排放的特征,推进驱油、化工等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化示范,探寻低成本碳处理途径;以百万吨级示范工程为抓手,推进CCS/CCUS 技术商业应用;探索CO₂埋存与油田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EOR)工程一体化实施路径,形成完整的CO₂捕集、利用和封存产业链。
重点探索CO₂矿化利用的CCUS 减排技术路线,将CO₂作为资源加以利用,进行CO₂矿化输出能源、加工天然矿物、处理工业固废;研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开发利用技术,在电池组内对CO₂催化、转化、矿化再能源化,实现循环利用、零碳排放;研究CO₂催化转化制甲醇等碳转化技术,将CO₂作为原料,推进CO₂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煤矿地下空间碳封存、CO₂矿化发电、CO₂制备化工产品、与煤矿区生态环保深度融合的碳吸收等新型用碳、固碳、吸碳技术作为优先突破方向。
5. 转变能源“双控”政策要求,以政策倒逼技术进步
我国的现代化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仍需要较大的能源消费支撑。为降低碳排放,“一刀切”限制能源生产和消费,过早过紧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将会影响经济持续增长,影响我国现代化如期实现。为实现减排不减生产力的目标,应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政策,转变为控制能源消费碳排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新“双控”政策,引导和倒逼碳减排技术进步,促进碳中和技术自立自强。
(来源:天然气咨询)
【主持者言】
在“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发展将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安全有保障的能源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谢和平院士在我国能源战略研判中特别提到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CCUS技术和开发固体燃料电池等。市燃气集团在节能减排方面一直做着不懈努力。集团所属城市能源公司一直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产业,通过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目的。在前沿技术方面公司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同研究试用多种固体燃料电池技术。目前已在科技研发应用中心建设天然气固体燃料电池,未来将研究试用磷酸燃气料电池。
创建品牌 共同责任
——杭燃集团举办“2022年‘品牌杭燃 让生活更温暖’”
发布会
2022年7月6日上午,由浙江省燃气协会、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杭州市燃气集团、杭州绿色能源体验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创建品牌 共同责任——2022年‘品牌杭燃 让生活更温暖’”发布会在杭州LPG产业园区举行。原12345市长公开电话负责人、杭州市信访局副局长应锡田,浙江省建设建材工会主席袁党林,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轮值会长、《都市快报》创始人杨星,杭州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杭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原副巡视员、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跃,杭州传媒品牌促进会会长、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特邀专家张建明,浙江省文史馆研究员、杭州出版集团副总经理尚佐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善春,浙江日报主任记者袁华明,市政协委员、杭州出版集团期刊出版中心主任宋颖,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上城区采荷街道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董利民,浙江省燃气协会《燃情浙江》执行主编李华,桐庐县富春江镇大庄畲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张俊,品质监督员、上城区丁桥镇沿山村党委副书记徐晓华,西湖区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副书记徐骏,市民代表王美珍受邀出席。杭燃集团领导班子,各单位及部室主要负责人,劳模工匠代表、服务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新华社、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杭州电视台等13家媒体现场报道,杭州网全程直播,近万人次观看。发布会由杭燃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琴君,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钟奇主持。
杭燃集团48年发展历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抓手、以数字为支撑、以品牌为目标,坚持服务促发展、品牌促发展,打造了为社会服务、为用户服务、为员工服务的涵盖供能、服务、数智、匠心、实事、体验6大类共31个产品,以及10个“名牌”、12个“品牌”,实现了从“城市供气商”到“系统服务商”的突破。
发布会上,与会嘉宾揭晓了杭燃集团年度“八个现象”和年度品牌、年度事件,并宣读点评语:一是绿色能源点燃美好生活。二是民意直通解决急难愁盼。三是科技转型赋能城市保障。四是创新服务提升满意指数。五是匠心匠行扛起使命担当。六是共创共享构筑幸福工场。七是能源文化演绎别样体验。八是融合传播发出最美和声。
发布会播放了“品牌杭燃 让生活更温暖”宣传片,杭燃员工献上“匠心燃顶”节目表演。集团领导芦俊、俞崇勋陪同与会嘉宾参观了杭燃集团科技研发应用中心。
(来源:市燃气集团)
【主持者言】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服务的认知程度。品牌承载着客户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市燃气集团属于市政公共服务行业,服务于千家万户。杭燃品牌的建设,代表着广大市民对公司的认可。杭燃集团年度“八个现象”和年度品牌、年度事件为公司赋予了温度、情感和文化,使杭燃品牌在用户心目中形成了美好的记忆,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夯实公司发展基础。未来,市燃气集团将持续担当社会责任,保障城市燃气正常稳定运营,回报杭州市民的信任。
液化天然气市场信息
7月8日-14日,全国LNG出厂成交周均价为6189.74元/吨,环比下跌116.85元/吨,跌幅1.85%;其中,接收站出厂周均价 6517.50元/吨,环比下跌70.14元/吨,跌幅1.06%;工厂出厂周均价为5895.70元/吨,环比下跌143.29元/吨,跌幅2.37%。国内LNG 均价跌后小涨。供应方面,国内液厂LNG产量环比上周略有提升,槽批出货量环比上周略有下降。从需求方面来看,随着近期国内局部地区高温影响,天然气调峰发电需求增加,但对国内整体需求提升幅度仍较有限,工业用户点供需求仍难见明显起色。
我国各地区成交价格整体呈现下滑走势,局部地区价格小幅上涨。据市场消息了解,8月份四川地区有气田检修,引发西南地区部分液厂出现攒库存现象,另外,受气源及设备故障等因素影响,西南地区部分液厂出现停机检修,西南本周整体供应有所下滑,市场价格出现小幅上涨;7月上旬西北液厂原料气成本出现下滑,加之市场低迷需求,一定程度上利空市场价格,我国大部分地区价格呈现弱势走势。
我国各地区下游接货价延续涨跌互现局面。受上游液厂涨价影响,本周云贵两地下游接货价也出现一定涨幅,广东、湖南、江西地区受西南内陆液价冲击,价格有所上调;目前市场需求淡季背景下,下游接货动力不足,其他地区接货价格伴有不同跌幅。
工厂方面,从开停工情况来看,近期内蒙古、山西、陕西、云南等省均有工厂计划恢复开机和出货,涉及产能在400万方上下,但不排除其余部分工厂即将进入年度检修期的可能,故预计LNG开工负荷率提升的空间可能较小。接收站方面,到港船期数量可能会有小幅增加,但因季节性发电需求难免会对气化外输形成一定支撑,故预计LNG槽批量变动或有限。综上所述,预计下周LNG供应量或继续小幅震荡。
部分区域出货价格有连续探涨的现象,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点供消耗等下游终端的需求很难受到明显刺激;虽然近期华东多省份的持续高温给管道气的燃气发电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此部分发电量对LNG的刺激或暂时较为有限,预计短期内LNG 市场消费以暂时持稳为主。
综合整体供需情况来看,LNG供应量或小幅震荡,消费量或基本持稳。内陆LNG工厂方面,正值夏季,工厂的常规检修交替进行,故LNG价格的波动多为根据当地检修计划及自身库存情况灵活调价的结果,受高昂气源成本和疲软需求的共同作用,价格涨跌幅度恐很小。LNG接收站方面,华东局部省份高温持续,发电需求的激增引发了接收站气化外输量的增加,LNG槽批供应受限,价格或有支撑,目前业者仍在观望季节性发电制冷需求对沿海LNG市场所产生的进一步影响。故综合来看,不同区域市场由于各自供需情况的不同存在涨跌差异,互相抵消下,预计短期内LNG价格仅存在微弱波动的可能。
编 审:严益剑 评论主持:杨君、崔爽
| |
杭州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30号 网址:http://www.hzgas.com.cn/ |
|